第(2/3)页 不惜以身涉险,最终,却只得不胜不负。 那时,天时仍在离阳。 不过,北莽地理形势,与中原迥异,致使离阳四十万甲士水土不服。 加之,离阳先帝对北凉徐骁,忌惮已久。 恐北凉铁骑以虎吞狼,灭去北莽后,独霸一方,自立称王。 当年,徐骁未能与离阳分裂,划江,南北而治。 可今时不同往日,北凉新王徐千秋,其人野心不在陛下之下,甚至,犹有过之。 三次飞龙在天,便可算作通告天下。 当年,离阳先帝顾虑到,北莽境内崇武不崇文,那时,北凉灭了北莽,便可占据富饶之河,以及凉西廊。 那时,便可自立为王。 若届时,北凉再将北莽之地征服,尽收囊中,如此,便可与离阳南北对峙。 于是,当日离阳先帝一封密旨,在大好局势下,迫使徐骁退兵。 并且,与北莽签订合约。 这虽算不得妙棋,可也称不上昏招。 于是,这天下便造就了当下,离阳,北凉,北莽,三足鼎立之势。 这,便是我要与陛下说的第一个道理: 天时,终归不如地利,地利,不如人和。 一国凭仗,不在天险,而在人心。 人心,却并非民心如此简单。 民心之力,北凉之行,令臣恐惧。 军民一家,无懈可击! 唯一的贪官之流,便是其祸患,可惜,却为北莽新王继位后,一一剪除干净。 若有机会,老夫倒是想见见这黄毛小儿。 听闻他已孤身入北莽,依老夫之见,不惜一切代价,除之! 杀此一人,等同于灭北凉铁骑三十万。 若任其平安返回北凉,三十五万铁骑,便得视为七十万战力。 此人,不惜一切代价,杀之! 百姓自古随大流,重视,却不可盲目。 春秋士子依附北莽,于北莽而言,更是福祸相依,不得不察。 老臣在中原各国游历,记住各色人物,两千六百四十三人。 一一说来,各有粗略,请陛下找女官记录在册。” 老儒生滔滔不绝,唾沫飞溅: “一农,可耕田地三十亩。 亩收米,两石或三石,以二石为中。 亩以一石还主家,五口之家,人日食一升,一年即食用十八石,约余得十二石。 此外,衣着嫁娶,祭祀,生老病死等,皆需费用。 若遇旱涝蝗灾,捉襟见肘。 老臣所讲,皆为苏杭嘉湖流域,及西蜀等帝国粮仓,所在情况。 其余等地,常有大批浮浪不根之人,并非罕见。 故而,离阳王朝所谓的,海晏清平,颇有水分。” “离阳王朝,官不得当地人出任,吏则不同,世世代代为本地吏。 第(2/3)页